虽然传闻已久,但是直到昨天 WSJ 才正式报道了这个消息,引起了众多外媒的热议,既然已经公开讨论,大咪觉得是时候给大家也分享一下了。
其内容主要是通过记者的线下采访,问民生,听民声,反映百姓真实的健康获得感。健康日报曾发布了一份急救药涨价的清单,如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自2015年从0.7元/支,涨价至42元/支,涨幅59%。
2019-07-30 12:23 · 李华芸 7月29日,人民日报一连发表药价怎么了及常用药涨价别太任性两篇文章。采访中,有患者表示一盒药就要好几十元,一般要开好几盒,同时还要开很多种,这次感冒光买药就花掉将近1000元。复方黄连素片由8.8元/盒上涨至12元/盒。数据来源:北京日报不仅上述这些药品价格上扬,据健康日报统计,一大批家庭常用中成药自2018以来,涨幅屡创新高。可以看出,药价的监管无论是收还是放,降价的趋势并不明显,反倒是各种花式涨价此起彼伏。
在对药占比的要求中,明确的公式,明确的比例要求,让降低药价的改革又走向另一个绕不出来的圈子。必康股份旗下的黄连上清片提价幅度超过100%、强力枇杷露提价幅度约50%、安胃胶囊和小儿感冒颗粒提价幅度均超过20%。2019年1-5月,和睦家总营收约10亿元人民币,当期亏损8,900万元。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和睦家医院成立后,在美中互利的总营收中,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平分天下。一方面,和睦家的营收压力较大,对于资本的需求不言而喻。这一点也得到了睦家医疗集团一位人士的证实。
香饽饽和睦家 在中国的私立中高端医疗市场中,和睦家医疗这块招牌无人不知。李碧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复星医药从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一句承诺打动了她——医疗是长远行为,而不是短期投资,至少我会比较放心,他们不会推着我们做不好的决定。
有媒体曾报道,美中互利为此出资400万美元,但美中互利、协和医药的各自持股比例,外界一直不详。相较2009年开始以现金在纳斯达克二级市场收购中美互利股份,并于2014年以现金及股份参与中美互利私有化——二者按2014年估价约3亿元美元,复星医药在和睦家的一进一出有所收益。2014年4月前,美中互利宣布收到一份书面替代协议,有第三方表示愿意以每股23美元收购该公司。仅仅过了两年,2018年6月,新风天域就以纯现金的形式在纽交所上市了。
2014年4月,复星医药敲定了收购价格,为每股24.5美元。为什么和睦家医疗被复星医药收购的10年中没有实现整合上市?据业内人士透露,复星医药与和睦家此前沟通不畅,复星医药希望更多对接系统内医药、地产及保险等资源,与李碧菁等和睦家管理层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文化等方面一直无法协同。一个无法被忽略的事实是,和睦家医疗这些年营收不佳,而复星医药的运营资本也遇到了压力。作为和睦家的控股方,上市公司美中互利一直备受投资者财务指标的压力。
2014年2月,复星医药对外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所投资的美中互利拟通过合并进行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此次交易中,复星实业向NFC出售42%和睦家股份的对价约为5.23亿美元,其中约4.3亿美元由NFC以现金支付,另9,400万美元将用于认购NFC 6.62%的股份。
仅仅过了两年,2018年6月,新风天域就以纯现金的形式在纽交所上市了。但中途,因有其他交易对手试图横刀夺爱,导致复兴医药的收购价被迫提高。
早在2009年,在并购市场极为活跃的复星医药就开始了对和睦家的追求。目前,和睦家的其他股东持股和睦家约16%,它们包括Plenteous Flair Limited及和睦家管理层。联营企业和睦家因为业务扩张,经营亏损有所扩大,复星医药今年3月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指出。很高兴和睦家能够以历史最悠久的顶级私立医疗服务机构的身份重返公开交易市场,和睦家医疗创始人李碧菁对于此次交易如此公开表态。此次交易总价约12.27亿美元。和睦家医疗提供以全科医疗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拥有来自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人左右全职医生,还有像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这样的医学顾问,以及800多人的高级护理团队。
一方面,和睦家的营收压力较大,对于资本的需求不言而喻。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复医实业总计实质持股和睦家逾40%的股份。
据此次复星医药的资产出售公告披露,2018年,和睦家总营收约人民币20.6亿元,亏损约1.8亿元。当时,外资医疗机构在中国无法单独存活,外国人要在中国办医院,需要以中外合资、合作的形式,中方在其中所占的股权比例不得低于30%。
2009年11月,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实业)在纳斯达克二级市场,开始收购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股票,最终收购了美中互利11.18%的股份。新风天域相当高调,目前正以华南市场为根基,涉足领域逐步从养老、复康延伸至中高端医院,开始构建其医疗王国。
有媒体报道称,得知该消息后,志在必得的复星医药为此立即召开了临时董事会。1998年8月和2012年10月,复星医药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另一方面,和睦家品牌影响力强,名气越来越大,在中高端医疗市场迅速发展的中国,很多资本公司看好和睦家这块招牌。这在当时引起了较大轰动。
有媒体曾报道,美中互利为此出资400万美元,但美中互利、协和医药的各自持股比例,外界一直不详。并拟定于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复星医药以出资不超过4,500万美元受让美中互利医疗公司30%的股权。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和睦家医疗一次完美的借壳上市行动。
复星医药对和睦家的追求不止于此。公告称,新成立的新风天域医疗集团旨在打造中国最大的上市综合医疗服务公司。
相较2009年开始以现金在纳斯达克二级市场收购中美互利股份,并于2014年以现金及股份参与中美互利私有化——二者按2014年估价约3亿元美元,复星医药在和睦家的一进一出有所收益。2014年4月前,美中互利宣布收到一份书面替代协议,有第三方表示愿意以每股23美元收购该公司。梁锦松将担任NFH董事会主席,和睦家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碧菁(Roberta Lipson)将担任NFH的首席执行官。鉴于NFC在交易完成后100%持有和睦家,复星将间接持有和睦家6.62%的股份。
和睦家另攀高枝 实际上,在被复星医药收购股权的过程中,和睦家也为自己日后另攀高枝留下了充足空间。2016年8月,由香港财政司前司长、现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黑石集团前董事总经理吴启楠以及其他几位投资者成立。
为什么和睦家医疗被复星医药收购的10年中没有实现整合上市?据业内人士透露,复星医药与和睦家此前沟通不畅,复星医药希望更多对接系统内医药、地产及保险等资源,与李碧菁等和睦家管理层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文化等方面一直无法协同。2016年,北京和睦家医院60%的运营收入来自于心脏、神经外科、骨科等领域,神经康复作为医院优势康复项目,营收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美中互利的创始人和股东之一就是李碧菁。这种模式在当时的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较为先进。
留言0